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6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魏勇  董金波  李长俊  张振东 《生物磁学》2011,(19):3683-3686
目的:通过检测脑外伤患者、脑外伤合并骨折患者、骨折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NG3F,neuritin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根据其含量的变化,判断与骨折愈合速度的相关性,寻找骨折愈合的关键因子。方法:收集单纯脑外伤、单纯骨折患者各80例、脑外伤合并骨折患者60例、健康体检人群20例。选取外伤后3天、10天、2周抽取所有实验对象的静脉血,应用ELISA技术测定标本中NGF与Neuritin的含量。结果:损伤后每个时间段里,患者血清中NGF、neuritin含量有不同程度升高,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又以脑外伤合并骨折组最高。血清NGF在骨折合并脑外伤组伤后第3天含量明显升高,为(0.86±0.21),伤后10天为(1.47±0.29)。14天为(2.07±0.21),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neuritin血清含量在伤后第3天略有升高为(83.47±18.85),10天(108.50±31.65),2周(91.86±21.12).脑外伤合并骨折病人血清NGF、neuritin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合并骨折病人血清NGF、neuritin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说明与骨折愈合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两种因子可能在骨折愈合修复过程中共同起作用,从而,推测可能是脑外伤后骨折愈合加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GFR蛋白在的表达与PET-CT检测的SUVmax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一病例首先行PET-CT检查,然后行CT导引下活检穿刺,同一病灶取2个穿刺部位,分别为肿瘤组织内SUVmax值2.5-5区域及SUVmax〉5区域,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检测30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内部不同部位EGFR表达。结果:EGFR蛋白表达、SUVmax值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中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GFR蛋白表达、SUVmax值在不同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SCLC肿块SUVmax值与组织EGFR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NSCLC组织SUV值与组织EGFR表达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3.
夏璐  史衍辉  赵堂民  兰赟 《生物磁学》2011,(11):2156-2158
目的:探讨安氏11类错[牙合]非拔牙矫治中GMD矫治器的疗效和适应症。方法:选择36例恒牙早期安氏Ⅱ类病例,主要表现为以乳磨牙早失形成的磨牙近移或上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的非拔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GMD推磨牙装置远移磨牙开辟后牙间隙。结果:36倒患者中除1例因上切牙唇倾致患者对面形不满意而改行拔牙矫治外其余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第一磨牙平均远移5.6mm,远移到位平均4—5个月。磨牙建立中性关系。结论:GMD装置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推磨牙向后的矫治器,但要掌握好适应症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慢性炎症痛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电针对慢性痛所致心理行为改变的调节规律: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百会组、电针关元组、电针足三里组,每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弗氏完全佐剂(CFA)制备佐剂性关节炎(AA,即慢性炎症痛)大鼠模型,于造模第2天各治疗组捆绑固定后给予电针20min,正常组及模型组捆绑束缚20min,隔日一次,共10次。于造模前、造模后、治疗5次、10次分别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开放臂进入次数比例(OE%)及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OT%)的变化。结果:与造模前比较,电针百会穴组大鼠造模后0E%和0T%明显减少(P〈0.05,P〈0.05),且治疗5次后OT%、治疗10次后0E%与0T%均降低明显(P〈0.01,P〈0.01,P〈0.05),而电针关元组大鼠治疗10次后OE%和OT%则明显升高(P〈0.05,P〈0.05),电针足三里组大鼠造模后0T%、治疗5次后大鼠OE%与OT%、治疗10次后OT%均明显降低(P〈O.01,P〈0.05,P〈0.01,P〈0.05);与造模刚结束比较,电针百会组大鼠在治疗5次、10次后0E%由升高逐步降低,而OT%由低逐渐升高(P〉0.05),电针关元组模型大鼠治疗10次后模型大鼠0E%和0T%均明显升高(P〈0.05,P〈0.05),电针足三里组模型大鼠治疗10次后OT%升高明显(P〈0.05);与治疗5次后比较,电针百会组大鼠在治疗10次后OE%降低、OT%升高(P〉O.05),电针关元组与电针足三里组大鼠治疗10次后OE%和OT%均明显升高(P〈0.05,P〈0.05;P〈0.01,P〈0.01)。与电针百会组比较,电针关元组与电针足三里组大鼠在治疗10次时OE%均明显升高(P〈0.01,P〈0.01)结论:电针不同穴位具有一定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可改善慢性炎症痛所致大鼠焦虑、情绪行为的变化;不同穴位效应不同,关元穴与足三里穴具有综合调节、抗焦虑效应,且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5.
张俊茹  刘淑娟  李亚宁  张燕妮  李佳  冯媛 《生物磁学》2011,(21):4166-4167,419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41例,其中脂肪液化35例,切口感染7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3~7天后再行局部换药或二次手术缝合。结果: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时间平均为4.15+1.24天,之后采取换药治疗者15例,平均愈合时间14.6±3136天;采取二次手术缝合者26例,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可明显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同时为二次手术缝合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96.
王茁  李金钢 《四川动物》2011,30(4):612-615
用电生理学方法对甘肃鼢鼠和根田鼠的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反应阈值做了测定,以确定甘肃鼢鼠和根田鼠听域.结果 表明甘肃鼢鼠听力敏感频率为12 kHz,根田鼠的听力敏感频率为16~32 kHz.甘肃鼢鼠和根田鼠听性脑干电位测定结果表明地下鼠和地面鼠低频高频听力阈值存在差异,地下鼠对中低频声波敏感.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筛选与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与菌丝相双相转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为探讨其双相转换的分子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高特异性的申克孢子丝菌菌丝相(mycelium,M)和酵母相(yeast,Y)的正反cDNA消减文库,并对其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M+Y文库获得751条表达序列标签,平均长度为690.98 bp,经拼接后获得101条非冗余序列.Y+M文库获得875条表达序列标签,平均长度为575.9 bp,拼接获得249条非冗余序列.经BLASTN比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中,某些结构基因和功能不明的细胞分子类基因可能与双相转换有关.结论 成功构建了高特异性的申克孢子丝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的正反cDNA 消减文库,为进一步筛选申克孢子丝菌的双相转换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以PBS降解菌HJ03(Alternariasp.)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透明圈初筛及PBS薄膜复筛,获得一株降解能力增强且对温度和pH耐受力均得到提高的突变株HJ10。与出发菌株相比,HJ10在培养初期气生菌丝少,而培养7d时菌落致密且生长速度较快。经过连续继代培养7代后发现,突变株的降解活力保持了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其降解率较出发菌株提高百分比达14.4%以上;在最适降解温度范围内(25℃~30℃)和不适宜降解的温度条件下突变菌株Ⅻ10的降解率均高于出发菌株;各pH条件下,突变株对PBS的降解能力明显优于出发菌株,尤其在pH5.0时降解率提高了22.80%。  相似文献   
999.
The genus Leontopodium comprises 30–41 species. The centre of diversity is the Sino‐Himalayan region in south‐western China, where about 15 species occur. The two species native to Europe, L. alpinum (known as the common ‘Edelweiss’) and L. nivale, are part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people living there. Despite its importance,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systematics of the genus. Because recent molecular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pecies within this genus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with rDNA and cpDNA data, we used AFLPs to obtain a more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logeny of the genus. Our main aims were as follows: (1) to clarify species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genus; and (2) to reve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biogeography of the genus. We used AFLPs with six primer combinations to investigate 216 individuals in 38 populations of 16 different species. With AFLPs, we were able to recognize 10 different groups, all of which had strong bootstrap support. These results were also congruent with the morphology‐based taxonomy of the genus. Most private and rare fragments were found in the Yunnan region (south‐western China) relative to Europe and Mongolia/central China, suggesting a long‐lasting in situ history of populations in the centre of diversity of the genus. Our results illustrate the utility of AFLPs to resolv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 2011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1, 165 , 364–377.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在病毒的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观察了不同免疫缺陷小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差异。方法使用六个品系的近交系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分析其在病毒感染后存活率、体重变化和肺组织病理改变的异同。结果感染H1N1病毒的6种小鼠在观察的14d内,野生型的C57BL/6小鼠感染开始体重缓慢下降,感染后期有所回升,有半数存活;BALB/c小鼠和四种免疫缺陷品系小鼠感染病毒后体重随病情发展快速下降,死亡率均为100%。野生型C57BL/6小鼠感染初期为较弥漫的间质性肺炎,后期病变逐渐局限;BALB/c小鼠和四种免疫缺陷品系小鼠感染病毒后出现弥漫的中重度间质性肺炎,细支气管上皮有变性坏死,但炎症细胞明显少于C57BL/6小鼠。结论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初次感染中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分别在感染的初期和后期起主要作用,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影响着甲型H1N1病毒感染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